基地防御的核心在于合理布局防御设施与科学分配兵力。将炮塔等防御设施交叉布置在基地四周,强弱交错分布,确保全方位覆盖攻击路径。设施等级提升直接影响攻防血值等基础属性,而强化功能可额外提高防御效果。主城等级与基地整体防御力呈正相关,需优先保证其持续升级。防御机库中配置的舰载机编队是动态防御的重要补充,需根据敌方兵种特点针对性部署。
初期可将较多兵力用于基地周边防御,但基地等级提升,需逐步增加对外攻击队伍的兵力占比。攻城火力数值高的舰队应单独编组,专门用于应对敌方基地或城市进攻。金属、晶体等资源采集效率直接影响防御设施升级速度,建议工程船与运输舰混编提升采集效率,同时优先升级小型综合工厂等资源产出建筑。护盾技术研发能有效延长防御持续时间,但需注意能源供给的稳定性。
情报系统与警戒机制是防御体系的关键环节。通过扫描功能分析敌方基地布局和防御弱点,消耗探测器获取实时战况。建立同盟会话或全服聊天频道的快速通报机制,确保遭遇攻击时能及时获得支援。封锁任务可限制野怪刷新区域,但需避免误伤中立单位引发冲突。撤退返回基地的舰队应使用工程局加速回城,防止被追踪路线暴露基地位置。
战术层面需注重防御设施的协同配合。近防系统升级可提高基地耐久上限,防御系统扩建能增加防卫火力数量,但实际防御仍主要依赖自建舰队。中后期建议3-5名玩家共享矿区,通过联合封锁应对资源争夺。护盾开启需3小时准备且仅持续5小时,需精确计算敌方进攻时间差。攻城时采用集火策略,优先清除敌方护卫舰,同时保护己方后排部队。
激进型防御侧重主动出击消耗敌方兵力,保守型则依赖护盾和地形拖延时间。基地选址应避开密集玩家区域和高辐射地带,初始48小时新手保护期可免费重组基地位置。预制模块无法在战斗后维修的特性要求谨慎规划舰队战损,战后维修必须返回基地船坞完成。定期演习可检验防御漏洞,但需控制资源消耗比例。
持续的技术储备是防御体系的长效保障。舰船蓝图研究应侧重防空和对舰能力的平衡发展,护航艇等针对性兵种需保持技术代差优势。模块装配需根据战舰类型选择护甲强化或火力增幅,战巡等主力舰的改装深度直接影响防线稳固程度。科研基地的资源投入比例建议维持在总产量的30%左右,确保防御技术迭代速度匹配战场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