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航艇是小型作战单位中的核心力量,它们需要依赖特定载机型舰船才能发挥作用。目前能搭载护航艇的舰船主要包括武装战略航空母舰、快速航空母舰、载机巡洋舰等大型舰种。这些舰船通常配备专用机库模块,通过蓝图研究解锁后可搭载1-3个编队的护航艇。
武装战略航空母舰是最理想的护航艇搭载平台,其机库扩展模块能同时容纳战机和护航艇混编。这类航母的弧形机库设计能实现无人机僚机协同作战,让护航艇的防空和反小型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。载机巡洋舰虽然搭载数量较少,但胜在造价低廉且机动性强,适合前期过渡使用。
护航艇的实战价值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作战中。它们能有效克制敌方战机编队,同时对驱逐舰等中小型目标造成可观的持续伤害。合理配置护航艇需要优先考虑其策略技能和冷却时间,通常建议将加点集中在暴击率、命中率和伤害增幅上,这样能最大化输出效率。
资源分配方面,建议优先升级载舰的机库容量和维修效率。工程舰的仓储模块也要同步强化,避免因资源短缺影响护航艇的持续作战能力。战斗中记得将载舰部署在中后排位置,利用护航艇的射程优势进行远程压制,同时注意规避敌方对空火力。
护航艇并非独立作战单位,它们的强度与载舰性能直接挂钩。平时多关注舰船研究进度,及时解锁高级机库模块和护航艇子型号,这样才能在后期保持足够的空中优势。如果遇到难以攻克的关卡,不妨调整护航艇编组比例,找到最适合当前战况的搭配方式。